提桶上称,打开盖子,身份自动感应,自动识别垃圾类型,自动评价,摄像头抓拍后点击上传,完成!
最近,嘉兴市首个农村生活垃圾AI识别智能评价秤在秀洲区王江泾镇上线,通过搭载收运车,实现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定时上门收集、称重及AI自动评价一“键”到位,无需人工进行多余程序,让农村垃圾分类更智能。
升级后的智能秤,主打AI全自动高效。村民将自家垃圾桶置放在分类收运车上的秤上后,收运人员仅需将桶放在设备识别位置,按下按钮后,等待语音播报“提交成功”,收运及评价工作即为完成。智能秤可以根据垃圾桶上的芯片,自动识别,匹配居民及垃圾类型信息,并对桶内垃圾拍照、自动上传,再由AI自动进行优、差、空桶分类质量识别,并按区域、点位、人员等分类记录居民的垃圾收集情况及分类质量。而后台也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照片进行比对,及时调整识别数据。
“此功能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分类投放评价工作的影响。借助它的慧眼,可以降低人眼判断的误差。”
依赖于AI识别技术,设备可以抓拍桶内垃圾照片,自动判断垃圾分类投放准确性,避免人为评价出现错误。
那么,AI是怎样精准评判的呢?一方面,大量训练的AI大数据模型提供原始基础,另一方面,对拍摄的分类质量照片进行识别评价,并且录入系统成为新的大数据。落地数据显示,智能AI评价秤对易腐垃圾维持超高识别准确率基本在94%左右。
新模式,更灵活
升级后的农村智能AI评价秤体积小、重量轻,更适合搭载类似王江泾地区垃圾分类模式的农村小型上门收集车,在村庄巷道、沿街商铺、房前屋后等地进行垃圾收运和循环保洁。其智能定位可以全方位掌握车辆的运行状态,AI评价联动管理能准确管理居民分类信息,有效补足了农村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短板、成功解决了环卫人员收运效率不足等问题,提升80%的收运效率。
自去年12月在几个村试用之后,智能秤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。各村村代表纷纷表示,不仅提升了各村垃圾分类的力度、灵活性和效率;还弥补了部分村落因地形、交通条件及居住密度等原因难以覆盖生活垃圾收运点的短板。今年2月,智能秤正式上线,投放到全镇所有村(包括自然村落点),100多辆垃圾收运车都装上了这个设备,打通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下一步,王江泾将持续督促指导各村加强智能AI评价秤的使用、管理和维护工作,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,多措并举,提高居民的分类积极性,助力农村垃圾精准分类再提升。